学校首页招生电话0933-8238309

案例1:创建“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发布时间:2013-09-02   来源: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    访问量:285

案例1:创建“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前言:德乃立身之本,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让每个学生都胸怀崇高的理想,让每个学生都扬起奋进的风帆,是我校的育人目标。学校在构筑了全方位、立体化德育教育环境中,结合创建“全国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工作,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使置身于其中的广大师生能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达到了“文化励志、文化培能、文化铸德、文化奠基”的预期效果。。2012年5月,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授予“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an1.jpg

附件: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自荐材料

一、特色概述

多年来,学校坚持“学生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学,学校为适应学生择业而教”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坚持立足企业,面向市场,改革创新,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路子,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订单式的定向培养,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秉承 “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职教理念,在26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学做合一”的优良教学传统。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上力求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突出发展技术含量高、就业门路广的实用型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安置上做到态度上主动化、时间上经常化、力量上全员化、手段上信息化,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安置学生的就业机制,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真正实现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待遇高”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坚持以培养德技双馨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吸收和消化新的文化元素,深入持久地进行以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快乐校园、平安校园和魅力校园为内容的“六园”建设活动,用优秀、高雅、丰富的校园文化助推素质教育工程取得长足进展。通过校园互联网建设校园网络文化;通过创建绿色校园建设环保文化;通过学生会、团委会组建学生校风校纪督察队,扎实开展具有职教特色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建设学生自治文化;通过学校工会活动建设教职工的文体文化。让师生通过学校的设施、氛围等,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精心打造人文校园。新建文化墙70面和楼道文化牌40个,利用艺术雕塑、文化墙、广播站、校园宣传栏、黑板报、警言语录等手段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使置身于其中的广大师生能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达到“文化励志、文化培能、文化铸德、文化奠基”的预期效果。学校不断强化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建设安全、稳定、先进的安防系统,为人文校园提供基础保障。

学校近年来在全市乃至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骨干引领作用不断突现:一是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排头兵,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甘肃省机电职教集团和甘肃省职业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是平凉市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学校。二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效果示范作用明显,学校以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训基地、设备手段为基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拥有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加工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等8个省级示范专业。三是培养的各级各类技术人才的教育辐射作用显著。学校面向全市积极开展管理类、计算机类、电子技术类、机械加工类等培训,专业涉及面广,服务区域大,培训人数多,确立了本市内不可取代的职业教育领头雁地位。

二、学校管理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特别是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和规定,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努力做到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措施得力,落实到位,示范作用发挥明显。一是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工作制度,设立校务公开栏,对教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实行校务公开,如干部任免、职务职称晋评、选先评优、招生就业、扶助贫困生、助学金发放、基建维修、大宗物资采购、干部民主评议考核工作等,使学校工作始终处于教职员工的监督之下,约束机制健全,做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二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在收费上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实行集体收费和收费公示制,坚决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收取费用。在管理和使用所收费用上,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收取的费用及时如数上缴财政专户储存,支出报经审批,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不设立账外账、不坐收坐支、截留挪用。在物品采购、基本建设项目和维修工程管理上,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事,坚决实行阳光操作。在经费审计方面,坚持全面审、经常审、深入审。每学期末,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对学校账目进行全面审计,并把审计结果予以公开。三是校企合作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事,严格执行订单培养协议和相关制度,规范操作,阳光收费。

根据《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学校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平凉信息工程学校《教学行政管理制度》、《教学设施及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分制实施细则》、《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一日八查跟踪管理制度》、《学生品德考核办法》、《学生助学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重大突发事件、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实行了岗位责任制,科学管理,量化考核,管理手段先进,应急措施得力,效果良好。办学多年来,教学秩序良好,管理规范,学校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和人身伤害事件,无赌博、吸毒等“六害”现象,学生无犯罪记录,连年被评为平凉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平安校园。建校26年来在各项办学活动中从未发生违规违纪现象。

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学校建有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教师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落实、教学环节的把握、授课计划的实施到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工作量以及德育教育情况等各方面进行考核,通过校领导听课、评教评学、教学质量检查月活动以及公开教学、观摩教学等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每学期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90多节,查阅教师教案600多本,检查作业批改20次,组织公开教学15次,观摩教学6次,开展评教活动3次,“教学质量检查月”1次,并形成制度;同时评选优秀教案、示范课和优秀教师,及时表彰奖励,推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品牌建设

作为一所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的办学定位很明确,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职业教育和社会劳动力培训,面向市场和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现代化技能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同时承担社会劳动力培训,培养各类实用型技术人才,使学校成为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中职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2010—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创建平凉市第一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到2012年在校生规模达到6000人以上,校园面积达到170亩以上,实施新校区一、二期建设工程,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每个专业都有校内实习实训室,建成机械(数控)技术、电子电工技术等专业实训基地;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建成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步,打造特色专业,提高教育质量,建成平凉市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开放式共享型实训基地。到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以上,全面建成新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以上,争取国家和省上职业教育项目,新建和扩建数控技术、电子电工技术、机电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特色专业开放式共享型实训基地,面向全市职业学校学生资源共享,集团化办学初具规模。第三步,整合教育资源,发挥集团优势,建设国内一流的职业技术学校。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以上,校园面积达到300亩以上,提升学校软、硬件建设水平,建成国内一流职业技术学校。

目前,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正在为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工作。新校区从2009年初开始建设,已完成一期工程,新增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达9.2万多平方米;实施了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和省级电子电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投资600多万元;实施“名师工程”,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业教师赴名校学习,优秀教师出国培训等,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7%,2012届毕业生顺利顶岗实习,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订单培养有了新成果。

四、教研成绩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原则,在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的同时,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不断开展对专业调整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的探索,教育教学方面成效显著。

目前学校开设电子、电气、机械(数控)、建筑、汽车、财会、服务管理、农业等八大类22个专业,其中省级示范专8个。多年来学校把“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富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不断深化“双轮驱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为重点,对核心课程进行综合化改革,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以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为主线,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了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由于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99%,上岗后都能顶岗生产,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2006年以来,我校在参加全省和全国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中,参赛成绩逐年攀升。几年来在全省职业学校大赛中,共获得18个一等奖,34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比赛中,共获得2个三等奖,16个优秀奖。这在全省职业学校中是名列前茅的,是学校多年来狠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一个缩影。以赵明星副校长为代表的专业带头人,个人出版学术专著多部,是“平凉名师”、全市公认的“领军人才”,在我市职业教育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学校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骨干教师团队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近年来社会声誉稳步提升,成为平凉市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学校的办学事迹曾在《中国教育报》、《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平凉日报》、平凉电视台等媒体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五、师生发展

学校建校26年来,已面向社会招生2.2万多名,输送合格毕业生1.6万多名,培训各类技术人才3.5万多人,为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平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与2001年相比,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了近七倍,在校生由近800人增长到近6000人。10年从我校毕业了8000多名学生,每年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 2009、2010和2011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6%、98.5%和98.7%。对口就业率和稳定率均在90%以上。学校固定资产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达8000多万元,连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王双荣校长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个人,先后屡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等殊荣。目前有6000多名毕业生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地区工作,年人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部分学生已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车间组长、中层管理人员,月收入高达6000元以上,还有一些返乡创业,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企业家。如1991届毕业生薛云天、1997届毕业生姚鹏、方明等同学均有自己的公司,资产都在400万元以上,安置就业人员100余人,是我校毕业生创业成才的典型;全国人大代表、华煤集团职工苏岁佩同志,是学校1995届毕业生,她是学校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也是平凉一线技术工人的优秀代表。

我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多年来在优质发展校园文化、促进特色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开阔视野,积极探索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走特色建校之路,激励和调动全校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创设美好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