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招生电话0933-8238309

案例2:保持“省级文明单位”

发布时间:2013-09-02   来源: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    访问量:287

案例2:保持“省级文明单位”

前言:我校1996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近年来,在省市各级文明办的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学校以十七、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落实省、市文明办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为内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工作,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不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得到了上级组织、社会各界、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赞扬和认可。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省、市级表彰奖励90多项。学校在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德育教育环境中,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2012年9月学校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复查。

an2.jpg

附件:

优化育人环境 提高师生素质

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复查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始建于1985年,前身是平凉市技工学校,2002年改办普通中专,2011年成立平凉技师学院,是一所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高技能培训与鉴定、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学校,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从建校至今,学校共招生2.2万多名,为社会输送各类合格毕业生1.8万多名,培训人数3.6万多名。

多年来,我校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内容,把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德育教育新模式作为特色项目建设计划付诸实施,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全面规范,在实施科学有效的精神文明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 建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形成师生全员参与的群众基础;以创建文明班级、文明教研组、文明科室为落脚点,形成敬业、勤奋、团结、向上的群体精神,努力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精神文明工作的推动下, 师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渐养成,优良的校风已经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原则已融于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学校的管理正迈向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轨道。

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

(一)领导班子认识到位,实行“一把手工程”,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孟明慧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保卫科、教研室、就业办、培训科、工会、团委等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下设宣传教育组、行为规范组、综合治理组、环境卫生组四个职能小组。具体运行机制是:书记亲自抓,校长重点抓,部门具体抓,全校都参与。在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党、政、工、团、学生会等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学校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学校目标管理工作之中,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并与学校评选先进、评定职称、干部年终考评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管理

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党委有全面的工作计划,党政领导有明确的分工,每位领导的职、权、责都得到落实,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指挥畅通,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学生会的作用,民主气氛浓厚,重大事项均经党政集体研究讨论,提出方案,再经教代会民主决策,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学校每学年都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并制定了校历和大事记,记录学校重大事件和工作安排。各科室根据学校整体工作思路,制定各科室的工作计划,期末完成学期或学年总结。

学校强化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法律意识,明确了依法办学的根本在于学校全体教职工必须知法、懂法,进而达到守法。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确立了校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强化标准收费意识,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鼓励社会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之路。在教职工管理中,学校分别制定了《教学目标管理方案》、《教师工作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方案》、《行政人员考核方案》等,结合目标管理,做到奖励有依据,处罚有条文。把每年九月安排为师德教育月。学校每周四的政治理论学习,双周各一次党员组织生活和中心理论组学习已成为制度,教职工和党员的每次学习均有记录,运行效果良好。

(三)教育、科技、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学校坚持每天都有文体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大型田径运动会,一届球类运动会。坚持每月一次的特色活动,元旦游艺晚会,二月组织社会实践,三月开展学雷锋活动,四月义务植树,五月艺术节,七月向党献礼,八月开展双拥共建,九月庆祝教师节,十一国庆文艺晚会,十一月知识竞赛,十二月歌咏比赛。通过建立文学社、书画社、艺术团、体育队、专业兴趣攻关小组等社团组织,开展演讲朗诵、影视观看、书画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参与,达到了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才干的目的,校园充满奋发向上、科学文明的风气,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重视法制教育,建立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学校重视在全体师生中进行民主法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坚持每月一次在全校学生中进行法制教育,聘请了东郊派出所所长刘凯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不定期地邀请公安、法院、消防等部门人员给师生做专题报告,通过大量生动的事实和案例,使法制教育深入人心,深受师生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参加普法学习,全员参加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每学期放假后我们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教育的“四法一纲”,即《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不断增强全体教职工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年年达标,我们建立了综合治理责任制,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领导与各科室、各班级一一签订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责任书,把综合治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对科室、对班级、对班主任考核的主要内容,做到主要领导负责抓、其他领导分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党政工团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和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多年来,学校无重大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人文校园

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突出环境育人的功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让师生通过学校的设施、氛围等,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深入开展以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快乐校园、平安校园和魅力校园为内容的“六园” 创建活动,吸收和消化新的文化元素,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雅、美观、和谐的校园环境和优秀、高雅、丰富的校园文化为人文校园提供了基础保障,助推了素质教育工程的长足进展。学校将德育内容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注重宏观文化群体建设,即校园校风建设,还特别注重学生微观主体文化群体建设,如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等,根据平等、理解、信任、互爱和互助等原则,建立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校园互联网建设校园网络文化;通过创建绿色校园建设环保文化;通过学生会、团委会组建学生校风校纪督察队,扎实开展具有职教特色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建设学生自治文化;通过学校工会活动建设教职工的文体文化。利用文化牌、广播站、校园宣传栏、黑板报、警言语录等手段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使置身于其中的广大师生能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达到“文化励志、文化培能、文化铸德、文化奠基”的预期效果。

(六)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

1.招生就业。近年来,我们把毕业生就业当作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上门推介、邀请用人单位来校考察、举办供需洽谈会等形式,努力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成立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办公室,申请加入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并与甘肃省驻北京、上海、深圳劳务管理处、江苏昆山、苏州、山东青岛等多家劳动部门直属的职介机构建立了稳固联系,在江苏昆山设立办事处,指派一名科长专门负责学生在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就业安置和后续服务工作,形成了订单培养与定向培养相结合、本地录用和外地就业相结合、学校推荐与学生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多形式、多渠道的毕业生就业安置机制,学校2005至2012届1万多名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就业问题解决好了,招生问题就好解决了,良好的“出口”带动了“进口”,学校生源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881名,连续七年超额完成招生计划,成为全省中职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

2.教学改革。第一,深化教学改革。一是把中专重理论教学和技校重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践实习教学时间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理论学习课时和实习实训课时达到1:1的比例,个别专业实践课时达到65%;实行中专、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大专毕业证和技术等级证等多证制,以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二是实行“2+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第三年顶岗带薪实习,使学生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提高了操作技能,为就业奠定了基础。三是开发第二课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兴趣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专业特长,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第二,坚持“面向市场、内外联合、优势互补、形式多样”的办学思路,向上与兰州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办函授专、本科学历班,向下发挥学校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和“平凉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作用,开展多种培训,满足不同层次的求学需要。第三,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更新技术含量高、就业门路广的实用型特色专业,并按专业要求配备国内一流的教学实训设备,保证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第四,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积极开发特色教材和校本教材,增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已有8本校本教材编写成册,初步使用。由于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在国家和省上举办的职业院校专业技能竞赛中,学校参赛成绩逐年攀升。在近三年的全国、全省技能竞赛中,学校选派的学生中有139名同学获奖。技能大赛有力地带动了教师和学生苦练技能、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全校上下形成了比学习、赛技能的良好风气。

3.教育管理。在管理和思想教育方面,一是引入“产业化”管理模式,建立教学督导制、教考分离制、教学质量评估制和教师业务综合考核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对教师及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用制度管理人,奖优罚劣。二是加强师德教育,要求校长要有事业心,科长要有责任心,教师要有荣辱心。三是强化班主任及班级管理工作。选派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教师和部分科级干部担任班主任,实行班主任例会和学生干部座谈会制度,专题研究学生管理工作,夯实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四是实行校长值周值班制度,对学生管理实行“一日八查”全员跟踪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从早操、课间操、课堂、自习、就餐、就寝、卫生及日常行为表现八个方面进行服务管理,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规。五是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每学期新生入学,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注重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性差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学生懂得在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学做人。通过上述努力,学校近年来校风校纪得到根本好转,连续五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标志。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面临诸多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借这次省级文明单位复查的东风,努力打造平凉信息工程学校的品牌,抢抓职业教育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团结一致,与时俱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为学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2012年9月10日